四、突破極限期-或躍在淵:(5-10Y)
(三) 自我設限,「我就是這樣!」:
哈佛商學院企管副教授黃樂仁(Laura Huang)曾經在她執教的創業課程中,帶領學生進行一項練習:每組學生獲得5美元的創業基金,設立他們想做的營業,一周結束後報告獲取的利潤。這項練習的目的是透過5美元的限制,培養學生創業的能力。這些學生有的從事洗車業,用這5美元購買海綿、車蠟、肥皂;也有學生舉辦社區跳蚤市場,用5美元製作海報宣傳以賺取攤位費。但獲利最多的其中一組學生根本沒用到這5美元,這個小組認為除了手上的5美元之外,最大的資產其實是各組員所具備的才能,他們協助一家有意招募工讀生的公司製作一個廣告,並在校內宣傳,因而向那家公司收費五千美元。
在職場工作中,限制是無可避免的事,例如:缺錢、少人、時間太緊迫、資訊不透明等等。主管看在眼裡,體諒在心裡,但是,最不想看到的是您兩手一攤,消極而無為,凡事坐等萬事齊備、資源充足、時間充裕、人力眾多,才願意執行工作,也因此,您無法讓公司高層領導人得以看見自己的潛力與能力,無法顯現您的能耐,終將失去晉升與委以重任的機會。
我們太過注重於加諸在我們身上看似不合理的限制,並以此做為執行結果不如預期的藉口,而不曾思考該如何突破層層限制與阻礙,積極去探詢各種可行的機會與做法,抱持著「山不轉,路轉」的積極心態,掌握成功的關鍵,一一去突破、解決,才能翻轉局勢,創造有利的優勢,為公司創造價值。
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(Alfred Adler)的著作《被討厭的勇氣》裡提到:人通常只看到兩面,一面寫著「別人好可惡」,當我們做事失敗,無法解決問題時,我們通常會把失敗的責任指向別人的身上:主管機車、無腦、刁難、部屬消極、無能、被動,其他部門不願意配合;另一面寫著「自己好可憐」,埋怨自己條件不夠:不夠帥、不夠漂亮、嘴巴不夠甜、錢不夠多、命不夠好、運氣很差,以至於事情做不好。人如果只停留在這兩面,人生就是個悲慘,被過去的不幸與劣勢所束縛,永遠無法翻身。我覺得重點應該是:「以後要怎麼做?」只要相信自己,向前跨出一步,您就可以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。
唯有自己才能改變自己,但是,先要充分認識自己。一方面隨時檢視自己,自我認知到自己的心念想法、行為習慣、情緒表達,檢討反省與調整改進;另一方面找出是甚麼驅動力,促使自己這麼做或不想做?是否感到恐懼、徬徨、無助而躊躇不前、不想改變,害怕跌入無知的深淵?以便向外尋求協助與回饋。透過這兩種自我管理與控制,不斷地學習成長與挑戰限制,您也可以成為靈活創新的「職場鋼鐵人」。下次別再拿「沒辦法,我就是這樣」來當作不喜歡改變的藉口,把自己限定在維持現狀,而失去了提升自己成長與突破的機會。
驅動力:《https://www.dfadvising.com/》
【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,煩請按讚並分享至您的社群,謝謝!】
Comments